已是仲秋月朦朧,桂香留晚色,簾影淡秋光
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

薄靄晨至,涼風(fēng)西來,城內(nèi)已有桂花的幽香浮動。農(nóng)歷八月,三五之夜,又是如約而來。皎潔的圓月將從古老的會稽山頭緩緩升起,照亮南鎮(zhèn),照亮這座江南古城,照亮每個人心中的屢屢情思。
古越千年,留存一段桂香魂
年年歲歲中秋日,陪伴我們的不僅有月光,也總有那幽然的桂花香。會稽南鎮(zhèn),一樹樹的桂花花開正好,其色金黃,其味淡雅,為人留下獨屬秋日的視覺享受與嗅覺記憶。



漫步于桂樹之下,秋風(fēng)輕柔地掠過枝頭,桂花便隨風(fēng)搖落,綴在人發(fā)間、袖上,香味隨人而去,別有一番風(fēng)雅之情。



乘著會稽烏篷,檣櫓輕搖;看著船下漣漪,徐徐漾去。習(xí)習(xí)涼風(fēng)中,猶能隱約聞到隔岸桂花香,如此沁人心扉,不禁想在這水色山間,逗留一刻,再逗留一刻。


秋色連波,紅菱已在池中生

中秋近,紅菱俏。菱角長成于七月,但它最好的時節(jié)是中秋。中秋,正是菱角最為飽滿成熟之時,甘甜,清脆。



南鎮(zhèn)紅菱池中,早已有大片大片的菱葉一圈圈地鋪開, 映綠了半片池水。乘坐烏篷緩緩進入其中,便可看到?jīng)]于葉下的顆顆紅菱,嬌羞可人。掬一把稽山水,采一捧鮮紅菱,收獲的就是那“天涼好個秋”了。



剝開紅菱色澤鮮紅的薄殼,內(nèi)里的果肉口感厚實,鮮嫩微甜,討人歡喜。中秋給孩子吃菱角,更寄托著大人希望他們“聰明伶俐”的祝福。

日光漸斜,清秋千年存禹廟
秋初涼,月已滿,南鎮(zhèn)飄香。中秋傳統(tǒng),最早可追溯至周代。而南鎮(zhèn)禹廟,早在夏朝時已有雛形,這座祭奠著大禹的廟宇,靜靜地經(jīng)歷了古越大地各朝各代的中秋佳節(jié)。



仲秋的陽光正好,透過天上的云隙、透過地上的林蔭,在禹廟紅墻上勾畫出形態(tài)各異的葉影,不時隨風(fēng)珊珊而動;花叢林間,偶有秋蝶翩躚而過。



撫摩著廊廡下的古碑,仿佛時間都在這會稽山腳下放緩了腳步,整個人都慢慢地沉靜了下來。追古思今,自夏朝以來,四千年光陰似大江東去,惟有一輪中秋月,歲歲高懸永團圓,真有“人生代代無窮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”之嘆。

時至秋兮秋意濃,中秋團圓慶佳節(jié)。
愿以良辰共美景,花好月圓常相伴。
大禹陵景區(qū),恭祝各位中秋快樂、闔家團圓!